
1999年股票配资世界门户,在殷墟,一位牧民在放牧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商代殉葬坑。考古队赶到现场后,在这个坑里出土了不少青铜器。众多青铜器中,有一件特别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。这件青铜器叫作“甗”(yǎn),是商朝人用来烹煮食物的炊具。那么,为什么这件用来烹煮食物的青铜甗会引起考古专家的浓厚兴趣呢?
在考古队出土文物时,专家们意外地发现,这件原本用来烹饪的青铜甗中,竟然盛放着一枚人类的头颅。考古专家对这个发现感到十分困惑,立即展开了详细的调查。在经过一系列检测和研究相关资料后,专家们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。青铜甗中放置的头颅呈灰色,并且颅骨上有明显的锯齿状痕迹。由此,考古专家推测,这个头颅应该是被人砍下来的,然后才放入甗中进行烹煮的。不过,至于这颗头颅属于谁,已经无法确认。根据头颅的体积较小,且颧骨光滑细腻,考古队请来的医学专家推测,这应该是一位女性的头颅。
展开剩余72%医学专家通过观察头骨上端牙齿的磨损程度和骨骼的发育状况,推断出头颅的主人大概是在十五岁左右。通过检测牙釉上的锶同位素含量,专家进一步了解到,这位少女并非安阳本地人。因为她的牙齿上没有任何龋坏的痕迹,说明她并没有在这个地区长大。根据这一点,医学专家猜测,这位少女可能常吃富含大量蛋白质的食物。古代普通百姓大多数食用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,而只有贵族才有条件常常摄入肉类食物。因此,专家推断,这颗头颅很可能属于商代的贵族。
青铜甗是殷商晚期常用的炊具。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,当时的殷商国君帝乙和帝辛正在与东南方向的东夷族作战。《殷本纪》中提到,商王帝乙曾亲自带领大军出征东夷,并成功捕获了东夷族的首领,凯旋而归。基于这段历史记载和青铜甗的相关信息,考古专家推测,青铜甗中盛放的女性头颅很可能是商朝国君征讨东夷族时,俘获的战利品。
商代的历史资料中记载了商人有将食物放入青铜器进行祭祖的习惯,尤其是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。这种仪式通常涉及到对先祖的崇拜。考古专家根据这一点进一步推测,如果这颗头颅仅仅是普通的东夷族俘虏的头颅,殷商国君是不可能用它来进行祭祀的。因此,专家猜测,这颗头颅的主人可能是东夷族的女性贵族,甚至有可能是东夷族首领的女儿。
虽然这种祭祀方式听起来相当残忍,但它在商代并不罕见。《甲骨文》中记载,商人处死俘虏并将其用作祭品的方式有多种,其中一项就是砍下贵族俘虏的头颅,放入青铜甗中进行烹煮,以祈求上天和先祖的庇佑。据记载,商朝时期,被祭祀的俘虏多达一万多人。商人通过这种极端的祭祀方式,可能是希望获得神灵的保护,保卫殷商王朝的安定。
通过这一祭祀方式,我们可以窥见商朝统治下的暴虐和残暴。天道轮回,报应不爽。商朝的国君虽然通过残忍的祭祀手段来祈求庇佑,但他们并未得到上天和祖先的保佑。最终,周朝的武王带领大军讨伐殷商,残暴的帝辛败逃到鹿台自尽。随着帝辛的自尽,殷商王朝也宣告了终结。
题外话:1984年,殷墟首次出土了一个盛放头颅的青铜甗。当时,考古专家认为这颗头颅是因为意外滚入青铜甗中,毕竟当时没有人会把事情往如此恐怖的方向想。由于青铜甗受损,无法取出头颅进行检测股票配资世界门户,专家们最终接受了这一猜测。然而,1999年,殷墟再次出土了一件同样盛放头颅的青铜甗。这次的青铜甗保存完好,专家们迅速取出了其中的头颅,并通过科学检测发现,头颅中的钙质已经严重流失,这表明它是被故意放入青铜甗中进行烹煮的。因此,考古专家得出结论,1984年出土的青铜甗中的头颅并非偶然进入,而是商朝人祭祀活动的一部分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